文/林歌
林歌,80后,文学爱好者,旅游规划师。行遍千山万水,写过四海八荒。新浪微博@林歌,公众号:握刀听雨堂
代表作:武侠系列《银月洗剑传奇》《刺世嫉邪赋》《凤凰东南飞》《光明皇帝》,青春系列《南塘》《一场游戏》《一个地方,两个姑娘》,两京系列《长安古意》《东京梦华》,诗集《江湖故诗》等,计2000万字。
在93阅兵仪式上,当写有“杨靖宇”三个大字的荣誉战旗缓缓经过天安门时,无数驻马店人的心瞬间被点燃,朋友圈里一片沸腾,家乡的英雄,从未被忘记。
杨靖宇,原名马尚德,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,被誉为“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”。他的一生,是一部用忠诚与牺牲写就的壮烈史诗。五次被捕,屡受酷刑,却始终坚贞不屈。
他的生命轨迹,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。
展开剩余80%1905年,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。1926年加入共青团,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他在家乡发动“确山农民暴动”“刘店秋收起义”,并创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——确山县农民革命军,从此踏上了汹涌壮阔的革命征程。
1929年,他受党组织派遣前往东北,化名“张贯一”,在抚顺煤矿领导工人运动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他出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,于1932年组建南满游击队,建立磐石红石砬子游击根据地。1934年,他整合17支抗日武装,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,担任总指挥。1936年,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,转战吉林、辽东一带,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屡次重创日军。
1939年秋,日军发动大规模“讨伐”。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、坚持游击作战。但因叛徒出卖,部队七十多处秘密营地遭破坏,补给线被切断,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。1940年2月,他在吉林濛江(今靖宇县)只身与敌军周旋五个昼夜。面对敌人的诱降,他凛然回应: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,还有中国吗?”
最终,杨靖宇英勇就义,年仅35岁。
2009年,他入选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;2014年,被列入首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名录。英雄虽逝,精神永存。
从驻马店市区向南五公里,便来到了驿城区古城街道的李湾村——这里原是确山县属地,更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出生地。
绿荫环抱中的杨靖宇故居,院落方正整洁。坐北朝南的四间正屋,与东西两侧的配房皆以灰瓦覆顶,素朴而庄重。院中两棵老树尤为醒目:一棵槐树枝繁叶茂、亭亭如盖,另一棵石榴树果实累累,压弯枝头——它们由少年杨靖宇亲手栽植,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。
杨靖宇自幼勤奋好学,1920年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(今靖宇小学),1923年又进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就读。在校期间,他秘密投身革命,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发动农民运动。1927年,他先后领导确山暴动与刘店秋收起义,建立了中原地区第一个县级农工革命政权,从此由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卓越的革命领导人。
因杨靖宇长年在外革命,他的家多次遭敌人搜查,两次被焚毁。院中那棵国槐也未能幸免,枝叶烧焦、树皮毁损。但每年春天,它依旧顽强萌发新芽——正如不灭的革命火种,生生不息。
离故居不远处,白墙黛瓦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静静矗立,与故居遥相对望,仿佛默默诉说着将军从家乡小院走向血火战场的一生。
1940年2月22日,元宵佳节,本应万家团圆,却成为杨靖宇人生的最后一夜。驻马店纪念馆通过声光电技术真实再现了将军最后的壮烈时刻:在濛江县(今靖宇县)三道崴子一处破旧的地戗子里,他身患重感冒,多日粒米未进,只能以大衣中的棉絮就雪充饥。
日军搜捕声渐近,劝降的声音不断传来。杨靖宇以子弹回应,枪声撕裂沉沉黑夜。2月23日下午4时,他身中数弹,壮烈殉国,年仅35岁。
将军牺牲后,残忍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,剖开他的腹部,却震惊地发现:他的胃里只有草根、树皮和棉絮,没有一粒粮食……
杨靖宇是从驻马店这片红色热土上走出的英雄,是家乡人民永恒的骄傲。
近年来,驻马店高度重视弘扬杨靖宇精神,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,陆续建成杨靖宇将军故居、刘店秋收起义旧址、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红色场馆,并以将军之名命名了一条街道、一座广场、一处公园、一所学校和一尊塑像。
每年在杨靖宇诞辰、殉国日以及清明节、国家公祭日等时刻,大批青少年、党员干部和群众来到这里祭奠宣誓、追思缅怀。
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中,珍藏着的1170余件文物与400多幅历史图片,静静讲述着将军从出生到牺牲的壮烈一生,也将民族精神的血性与不屈,永远镌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。
发布于:河南省658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官网-a股如何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